旷世绝美话故宫(之十五)

来源: 腾讯网 2023-07-29 08:32:16

楚建锋(教师、杂文家)

自明成祖朱棣下令建设紫禁城,采伐木材便成为宫殿建设的头等任务。采木督官到处横征暴敛,无所不用其极。采伐者要“自带干粮辗转丛林荆棘”,加之官府对木料规格要求严苛,许多家庭因难以满足验收的要求而父债子还,甚至卖儿卖女偿还。永乐七年(1409年),爆发了劳役者因残酷折磨而反抗的“李法良暴动”。之后,又不断滋生出“进奉皇木”而商人、官僚、太监勾结的贪腐事件,使紫禁城建设一度成为全国黎民百姓的灾难。

石料是紫禁城建设的另一种主要建材。故宫的台基、台阶、石栏、踏道、甬路等,都是由各类上等的汉白玉、青石、花岗岩、花斑石等石料建成,而石料的开采、运输又成为一部劳民伤财的血泪史。


【资料图】

好的石材都深藏于地下,需要探明地点后剥离表土,挖出沙层、砾石,并清除若干层乱石之后,再从地下挖出。采运中小石料还算正常,采运特大材料十分艰辛,费工又费力,尤其像保和殿御路石所用的那块云龙阶石,重达二百多吨,挖出、装车非万人不可。好在石料的主产地在北京房山大石窝和河北涿州马鞍山,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些运输的人力物力。

但是,运输仍然是重中之重,明朝派驻了专司采运的部门和官员。运输一般的石材,主要靠畜力车,看石材的体积、重量,分别用两轮、四轮、八轮和十六轮车。特大石料的运输,则要动用由巨大方木联结成木排、架在两排方木之上的“旱船”。寒冬季节路面泼水之后结冰,使用“旱船”运输可减少路面摩擦,提高了行驶速度,节省了人力畜力,降低了运输的难度。当时专门在房山到紫禁城一带修建了很多水井,就是为“旱船”行驶的路面泼水结冰之用。

与此同时,特大石料光翻塘上车就需要一万人以上。不仅要把石料就地加工成粗料,还要把石料剥离地点到装车地点开凿成大斜坡,垫以滚木,用杠撬、人拽,一寸一寸地移动到“旱船”上。为保证运输,官府动用了大批劳力修路。北京周围的各州县百姓不但要出工修路,还要承担因事故而损坏的车石的赔偿,实在是苦不堪言。

二十四皇明月夜。镜中观花,水中看月。紫禁城建成,从永乐十九年(1421年)明成祖朱棣入住,到1924年11月宣统皇帝溥仪被“请”出皇宫,504年间,有24位皇帝在紫禁城君临天下,其中明朝14位,清朝10位。在“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”的帝制年代,皇帝们在威仪、神秘、极尽奢华的紫禁城深宫大院,在春去冬来、日出月落、寒来暑往的岁月里,快马轻车、锦衣玉食、穷奢极欲、坐拥天下,各自演绎出不可复制的兴衰成败、荣辱悲欢的人生百态。王朝得失,犹如一面镜子,像水中观月般已成过往,但始终耐人寻味!

明朝从“天子戍边”的成祖朱棣,到“君王死社稷终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,历经11代14位皇帝,即成祖永乐皇帝朱棣、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、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、英宗正统(天顺)皇帝朱祁镇、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、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、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、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、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、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、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、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、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、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。其中朱祁镇、朱祁钰是亲兄弟,朱厚照、朱厚熜是堂兄弟,朱由校、朱由检是亲兄弟。14位皇帝性格鲜明,做派不一,功过分明,令人难忘。

清朝历经9代10位皇帝,即世祖顺治皇帝福临、圣祖康熙皇帝玄烨、世宗雍正皇帝胤禛、高宗乾隆皇帝弘历、仁宗嘉庆皇帝颙琰、宣宗道光皇帝旻宁、文宗咸丰皇帝奕詝、穆宗同治皇帝载淳、德宗光绪皇帝载湉、宣统皇帝溥仪,其中载淳、载湉是堂兄弟。

历史学家钱穆说过:“明代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时期,同时也是世界近代史的开始时期……倘使我们说,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,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,这一说法,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。”明代以前,中央政府职权由皇权和相权划分并相互制衡。如唐代,相权为中书、门下、尚书三省分制。到了宋代,门下省虽退出无权,“给事中”如谏官变成与宰相对立,对诏勅很少能行使封驳权,宰相只是一个中书省,仍然是皇权与相权制衡。到元代和明初,中书省还是正式的宰相。明太祖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,废除了宰相,至此明代不再设宰相,清代也没有宰相。

明、清两代,都是皇帝一人说了算,皇权达到了巅峰。紫禁城的建成,在体制上废除宰相、皇帝一言九鼎的基础上,把皇权至上的理念用一座建筑立体化、格式化、图像化、符号化。皇帝在皇城、皇宫、金銮殿上更加肆无忌惮,仿佛置身紫禁城,瞬间就是天下的主宰,就能在“皇帝诏曰”中享受唯我独尊、至高无上的皇权……

(北京青年报)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太和村茶事

2023-07-29 07:43:30

乌尔善 “开榜”相见

2023-07-28 22:09:25